青藏高原
青藏高原(Qinghai-Tibet Plateau或Tibetan Plateau)是中国最大、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,分布在中国境内的部分包括西南的西藏自治区、四川省西部以及云南省部分地区,西北青海省的全部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省部分地区。
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与不丹、尼泊尔、印度、巴基斯坦、阿富汗、塔吉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接壤的部分,总面积。境内面积,平均海拔4000~5000米,有“世界屋脊”
和“第三极”之称。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。青藏高原旧称青康藏高原(北纬25°~40°,东经74°~104°),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高原地区,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。它的边界,向东是横断山脉,向南和向西是喜拉雅玛山脉,向北是昆仑山脉,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。
2.4亿年前,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、挤压,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,促使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,随后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,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。
约在2.1亿年前,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,北羌塘地区、喀喇昆仑山、唐古拉山、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;到了距今8000万前,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,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。冈底斯山、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,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。整个地势宽展舒缓,河流纵横,湖泊密布,其间有广阔的平原,气候湿润,丛林茂盛,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。
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。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,也不是一次性的猛增,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,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。距今一万年前,高原抬升速度更快,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,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“世界屋脊”。
高大而浑厚的喜马拉雅山脉亘卧于青藏高原南缘,阻隔了南来的强大而潮湿的印度洋水汽,对高原面上的降水产生巨大的影响。在高原的东南隅,海拔较低,印度洋水汽顺雅鲁藏布江等河谷北上,并向西推进。因此,降水也由高原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,在喜马拉雅山脉、藏东南地区和许多高大山脉地区发育着众多的现代冰川。
由于青藏高原的高度因素,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、稀薄,太阳辐射比较强,气温比较低。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,青藏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,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。
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,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表明,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作为一个高大的阻风屏,它有效地将北方大陆的寒冷空气阻挡住了,使它们不能进入南亚。同时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北进,是造成南亚雨季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青藏高原现代冰川都发育在高原上巨大各山系中,冰川总面积为49162平方公里,占全国冰川总面积58651平方公里的83.8%,相当于亚洲山地冰川面积的40%。
青藏高原冰川在地区上分布不均匀,主要分布在高原南半部和东部地区。昆仑山山脉冰川面积为最广,约12482平方公里,其次是喜马拉雅山脉,其面积为11055平方公里,分别占全区冰川总面积的27%和24%。冰川总储量为38563亿立方米,约占全国冰川储量51322亿立方米的75%,昆仑山和喜马拉雅的冰川储量分别占青藏高原冰川总储量的33.8%和25.8%。
地球上中低纬度地区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上,青藏高原冰川覆盖面积约4.7万平方公里,占全国冰川总面积80%以上。其中包含:喜马拉雅现代冰川、念青唐古拉山现代冰川、昆仑山现代冰川、喀拉昆仑山现代冰川、横断山现代冰川、唐古山现代冰川、冈底斯山现代冰川、羌塘高原现代冰川、祁连山现代冰川等。
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多米以上,号称世界屋脊,空气极为稀薄,气候异常寒冷。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常年不化的冰川雪山、碧绿如玉的高原湖泊、蔚蓝的天空、触手可及的白云,令世界各地的旅游爱好者心驰神往。
然而,伴随青藏高原独特风光的是生命难以承受的恶劣生存环境。低温、缺氧、强紫外线辐射、生活物质匮乏,加上千百年以来入藏道路遥远而艰险,使无数向往者望而却步。
湖泊众多且多连接在一起,其主要形成原因一般认为有两种。其一是,因为冰川的侵蚀作用致使青藏高原形成冰蚀洼地,加之常年积雪融化及冰川融化而形成,另外是由于地壳活动造成地表断裂形成沟谷及洼地而形成。
青藏高原湖泊星罗棋布,是中国湖泊数量最多,面积最大的地区。据统计仅青海、西藏两省区,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19个,其中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63个,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3个。全区湖泊总面积为36889平方公里,占全国湖泊总面积70989平方公里的52%。
湖泊根据水系特点,可分为外流湖和内流湖两大类。其中外流湖区的湖泊235个,内流湖区的湖泊的储量5182亿立方米,占全国湖泊总储量的7077亿立方米的73.2%。
湖泊根据水化学特征,可分为:淡水湖泊和咸水湖泊。湖泊总水量中,淡水储量为1035亿立方米,占总储水量的12.7%,湖泊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。
主要湖泊有:青海湖、扎陵湖、鄂陵湖、班公错、郭扎错、鲁玛江冬错、拉昂错、玛旁雍错、昂拉仁错、扎布耶茶错、塔若错、扎日南木错、当惹雍错、昂孜错、格仁错、错鄂、阿牙克库木湖、色林错、乌兰乌拉湖、纳木错、普莫雍错、羊卓雍错等。
藏族的民间文学种类多,题材广,内容丰富。其中,《格萨尔王传》在藏民族中流传最广,影响最大。《格萨尔王传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流传下来的最长的一部叙事英雄史诗。它以浪漫主义的手法,叙述了藏区一叫"岭"的部落的民族英雄格萨尔为保卫领土和人民,抗敌锄奸,降魔除妖的事迹。
此外,在藏区流传很广,脍炙人口的还有关于唐朝文成公主和藏王松赞干布联姻的各种故事,有语言生动、幽默诙谐的《阿叩登巴的故事》和寓意深刻、委婉动人的《茶和盐的故事》等。藏族的建筑、绘画、雕塑有很高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,寺庙建筑尤为精美,主殿屋顶覆以镀金铜瓦,顶端饰以宝塔、怪兽,气势雄伟;寺内雕梁画栋,台阁重叠以及壁画、木雕、石刻、彩幛、金银铜器,颜色鲜艳,造型生动,无不显示出藏族人民的聪明才智。
此外,藏族在制作佩刀、马鞍等方面也有很高的工艺水平。唐卡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卷轴画,因制作的材料不同分为刺绣唐卡、织锦唐卡、贴花唐卡和珍珠唐卡。其题材和内容丰富,多数以宗教活动为主题,也反映藏族人民的历史和民族风情。藏族人民能歌善舞,其音乐舞蹈享有盛名。藏族民歌音色多变,嘹亮宽广,富于高原气息。藏族舞蹈,风格多样:锅庄舞热情奔放,舞姿矫健;弦子舞彩袖飘飘,轻盔优雅,其中"草地锅庄"和"巴塘弦子"最为著名。藏戏则是一种诗歌、音乐、舞蹈相结合的综合艺术,已有700多年历史。
地貌特征
气候特征
冰川
湖泊
民间文学